读零零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明末大军阀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

第三百三十二章 战云密布(2 / 2)

多铎也随后说道:“奴才也附议,有陛下坐镇,我大清勇士定能击败明军,让明国二十余万精锐就此覆灭!”

忽然皇太极目光一凝,就见一片晃动的海洋旗号中,几面大纛旗分外醒目。

“奴才赞同他塔喇承政的意见,明军势大,当先避其锋芒,用山险工事耗其锐气是正举。”

“各山壕沟石墙颇多,依着险要工事,定能大大消耗明军的兵力。又有白庙堡大军,将来待明军气丧,就可以渡过女儿河,再度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奠定皇上万世不表的基业。”

此时明军各部齐头并进,各镇兵马都是结阵而来,无数大大小小的战阵很是壮观,骑兵在前,步军在后,无尽的红甲,无穷的长枪火铳,旌旗密密,真是大军如海,似要要达天边尽头。

“余者旗丁十一万,其中甲兵五万余,阿哈杂役将近六万,驻守在白庙堡一带,沿着女儿河布防,并且作为进攻杏山,截断明军粮道之兵力。”

代善站起来咳嗽了一声,也不知道是故意装作老态,还是真就如此,说道:“郑亲王军略布置没有问题,我八旗大军一居乳峰山,一居黄土岭,一居毛家沟,就象几把大钳子,狠狠夹住明军前往锦州的道路,阻止他们救援。”

其余众人也纷纷发言,基本上都是赞同的。

每牛录的二、三百丁都是兵,可不可以披甲,就看其自身的能力如何了。不过清国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就要参加考试,达标就为守兵,也就是步兵,享有军饷,享有盔甲,随后考核到马甲,巴牙喇不等,只要成绩优秀就会逐级晋升。

此时皇太极满意的点了点头,济尔哈朗处世谨慎,锦州城外的各种布置没什么缺陷,自己巡视乳峰山各处后,也挑不出毛病,于是便说道:“郑亲王亲历战阵躬冒矢石,此番布置,朕很满意。”

多尔衮恭敬道:“是,皇上。”

皇太极对长子豪格非常的宠溺,他登位后连连整死兄长阿敏与莽古尔泰,又不断打压各旗旗主,一切都是为了给豪格铺路。此时皇太极看着豪格的神情,也不禁皱了皱眉,暗暗召集自己的这个儿子什么时候才能稳重一些。

皇太极已经借口济南之战的失败,将多尔衮由睿亲王降为郡王,又找借口将多铎由豫亲王降为贝勒,现在他们二人的确是老实了不少,不过皇太极依旧不敢放松,对多尔衮和多铎始终戒备不已。

在各牛录中,甲兵比例还是很高的,毕竟作为旗丁,他们从十岁起就考核,到十六岁,十八岁,二十岁还不能披甲,以此时满清的尚武氛围,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出路的,所以绝大部分的旗丁都非常“卷”。

皇太极眼见这两个莽夫之辈接连发言,心中也只有一阵叹息。

在清国中,当兵的称旗丁,分披甲旗丁,未披甲旗丁。暂不当兵的叫做“余丁”或者“闲散”,他们也可以跟随出战,作为跟役一种,地位高过那些奴隶阿哈们。

代善虽然已经退居幕后多年,然统兵出征咤叱风云三十年,在八旗王公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大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庞杂无比,本身又有大贝勒之称。

所以虽然皇太极屡次打压代善,而代善也表现出非常恭顺的态度,但是皇太极的心中依旧对其非常戒备,很不放心。

皇太极为了打赢锦州之战,几乎将整个大清的家底都掏空了,如果此战有个闪失,大清的根基就彻底毁了!

屋内众人顿时骚动起来。

皇太极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神色复杂的看向多尔衮。

皇太极曾多次复盘巨鹿之战和济南之战,结果无一例外,即便是自己亲自统军,对阵当时的刘衍,也难以取得大捷,最好的结果就是惨胜,付出八旗被打残的代价,才能取得的惨胜!

此时不光是皇太极,望见刘衍大纛的多尔衮、多铎等人也是恨得咬牙切齿,既愤怒又有一丝恐惧。

刘衍率领的青莱镇新军兵力最多,战力也是最强的,被洪承畴部署在北面,正对着乳峰山的清军主力。

只见一面巨大的浪涛日月旗旁边,除了有洪承畴的大纛之外,刘衍“青莱镇总兵官,刘”的大纛也是格外显眼。

按照八旗的编制,以牛录为基层组织单位,每二百人到三百人为一牛录,父死子继,兄亡弟代。一般来说一户都有几口人,内有男丁不等,有时二、三丁,有时五、六丁,所以满清一个牛录的人口有二、三百户,一般在一千口到二千口人不等。

此时明军各部按照洪承畴在杏山时的方略布局,在松山堡与乳峰山之间停留,主要分布在松山堡的东、西、北三面扎营,形成一个环松山城的布局。

如今英俄尔岱是大清的户部承政,又担任次战大军的钱粮总理重任,身份很有分量,其建议又很合皇太极的心意,于是皇太极称赞道:“他塔喇承政勤于职事,当为众卿之表率。”

济尔哈朗、阿巴泰、代善等人也是神情严肃,众人都言,洪承畴本就善于用兵,现在明军各路精锐都聚集在此,又有刘衍这样的强军在侧,此战怕是不好打了。

这时,武英郡王阿济格,也对豪格言语表示支持,他同样对明军轻蔑。阿济格与豪格一样脾气粗暴,虽然打仗厉害,但是对权术却一窍不通,豪格的不断示好下,便舍弃了自己的同胞兄弟多尔衮、多铎,而是投靠了皇太极、豪格父子,几次对多尔衮、多铎出手打压。

随后皇太极对众人说道:“诸位臣工也都说说吧,洪承畴率领的二十多万明军抵达之后,我大清要如何迎战。”

对此刘衍也没说什么,率领各营前去扎营了。

转眼到了黄昏时分,明军各部陆续扎营完毕,在松山堡周围,明军的营垒绵延十几里,各营部署得井然有序,看得山城上的皇太极叹服不己,洪承畴的确是治兵有方。

原本皇太极还有意夜袭明军大营,可是此时见明军各部的营垒毫无漏洞可言,整个防守部署严整,夜袭的话根本毫无胜算,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与此同时,洪承畴也召集各镇总兵官,连同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一起,在大队家丁、护卫的保护下,出营登上松山堡墙,观望乳峰山上清军的部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