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衍点了点头,他曾看过历史上相关记载,这谭晓大的估算跟他差不多,这也倒是个实诚的人。
刘衍将自己说的那两种火铳大致描绘了一番,他说的便是历史上的转轮式燧发枪与击发式燧发枪,如果可以一步到位就好了。
刘衍微微一笑,抱了抱拳道:“属下今日过来,是想请老哥支援一些刀剑器械的,您也知道,我那屯堡初创,还没器械防身呢。”
王炆镇抚着下巴上的胡子茬,沉吟半晌,然后说道:“也罢,我百户官厅的武库内还有一些长枪火铳,就便宜些给你吧。”
“正有所求。”
几人之中有个领头的,便是匠头,是几人之中手艺最高超的一个,名叫谭晓大,今年刚刚三十岁,身材甚是粗壮,不过脸上却是神情精明,刘衍便开口问他会不会打制鸟铳。
最后经过一番权衡,刘衍决定以腰刀、长枪、盾牌、火铳这几种兵器装备部下人马。这几样兵器组合起来不但经济实惠,而且长短并用、防守兼备,再加上刘衍的严苛操练,一定可以打造一支可战的强军来,这一点自信刘衍还是有的。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以后谭晓大几人就留在靖边堡内了,刘衍忽然想起一事,说道:“对了,谭匠头,除了火绳引燃的鸟铳外,你们可会制造那种转轮火铳或是击发火铳?”
刘衍点了点头,他当然不可能凭谭晓大一面之词便放心于他,历史上大明对鸟铳的质量要求其实很严格,不论工部还是各地卫所的军械局,他们造出的军器都要注明某部、某卫、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样,事后还需造册,以便随时查考。
谭晓大来靖边堡之前,己听王越将这里吹得天乱坠,说只要到了靖边堡,肯定会每日衣食充足,天天吃饱,眼下他们这些工匠在王家庄每日饥寒交迫,这年景能找个吃饱饭的地方不易,谭晓大相信自己的技艺定会让刘衍信服。
两天之后,几个匠户跟着王越来到了大盘堡,只见这几人站在刘衍的面前,无不是粗手粗脚、满面风霜,几人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一通赶路下来,都已经热得汗流浃背。
远程兵器刘衍抛弃了弓箭,改而选用火铳,不是因为弓箭不犀利,而是制造购买成本太过高昂,而且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难练,没有几年时间很难见到成效,刘衍没有这样的时间,也没有这个财力。
这几天刘衍梳理了将来装备的种类之后,便开始着眼于实际。此时刘衍知道王家庄内有一批匠户,这些人世代都是打制兵器的,想必内中有人会制造鸟铳,于是刘衍派王越前往,希望王炆镇能给调拨一些工匠过来。
在前世,刘衍也曾读过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记得在书中,戚将军曾说过:斧、钺、锤、戈、戟、钩镰等胆大艺精者可用,用于独马冲杀敌阵,却不可教队兵,不可堂堂当大敌。至于镋钯、大棒与线枪几样多用于马上,所以这些兵器刘衍暂时都不考虑,不好用,也用不起。
岳明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刘衍也只好作罢。
至于明末的迅雷铳、鲁密铳等神兵利器,刘衍也想要装备,但是这些火铳的制作工艺复杂,制造成本太高,更为重要的是会制作这两种火铳的工匠很少,堪比大熊猫,刘衍无法实现量产,也只能放弃了。
谭晓大一一答了:“启禀大人,这打造鸟铳,以六斤为妙,只是耗铁甚多,四十斤毛铁,最后只炼到七、八斤精铁,所费不小。”
刘衍想了想,弓箭手训练困难,一张弓的造价也不便宜,装备起来性价比太低。而现在大明鸟铳的质量也让人担忧,暂时有刀枪与三眼铳也还不错。
戚继光曾赞鸟铳为临阵
不过鸟铳制造的工艺复杂,对制铳工匠的手艺要求颇高,因此要找一些好的工匠来。如果堡内有制造鸟铳的工匠,以后三眼铳刘衍将慢慢不再使用。
刘衍便让王越带几人去打桶井水来,让几人喝口水。等他们缓过气来后,刘衍才招他们进屋说话。
刘衍说道:“谭匠头你这样说是最好不过的,不过我们还须立下规矩:今后你们便留在堡内,每月食粮工钱不会少于你,今后你们每造出一杆合格的鸟铳,我都会给你们额外的奖励,如果打造出的鸟铳不合格,便要扣去你们相应月粮以充材料耗损,如有造成军士损伤,我还要加以处罚。如何?
谭晓大一咬牙,大声说道:“好,就依大人这么说。”
那转轮燧发枪约出现在后世十六世纪中后期,是用齿轮发条摩擦燧石生火而点燃火药。那击发式燧发枪则是出现在后世十七世纪初中期,由击锤撞击燧石起火,在今后的几百年中非常流行。刘衍自然也想拥有这样的利器。
谭晓大眉头紧锁想了半天,他虽然奇怪刘衍怎么会想到这样的鸟铳,不过他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惭愧,大人所说火器,小的实在不知,还要仔细思量才是。”
刘衍点了点头,王家庄毕竟是个小地方,也不可能出现多么高深的火器人才,是自己心急了,此事以后再说好了。
随后谭晓大几人被安排下去,刘衍给他们三间居房,还为他们专门选定了一个场所作为兵器作坊,就在肥皂工坊的一侧不远。谭晓大几人欢喜地去了,一路上还好奇地打量这处新建屯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