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壑这时也笑着劝道。
朱高煦突袭北京城,朱勇付出的代价最大,不但爵位丢了,全家也仓促出逃,除了一些衣服细软外,几乎什么都没带,成国公府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家产,几乎全都扔到大明了。
虽然朱高煦保证过,等到了天竺后,肯定会加倍补偿朱勇,但他还是有一种危机感,怕自己表现不好,会让朱高煦失望,因此这段时间他也积极的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以便能适应天竺那边的情况。
“好吧,也许我真不适合呆在船上,别的不说,我到现在下了水,都还只会狗刨。”
朱勇这时也有些无奈的道。
“学不会就不学了,你看我还号称清剿过倭寇,可到现在都还不会游泳,下了水就沉底,所以你也别太勉强自己!”
朱瞻壑哈哈一笑,顺便拿自己举例子道。
听到两个好友都这么安慰自己,朱勇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这时推拿也结束了,朱勇感觉舒服了许多,于是朱瞻壑和张忠就坐下陪他聊天。
“瞻壑,王爷这次回天竺,是不是该考虑称帝的事了?”
张忠这时忽然提出一个让人意外的话题。
“称帝……是不是有点早了?”
朱瞻壑闻言也是愣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毕竟朱棣和朱高炽才刚去世,现在就称帝,显得有点太心急了。
“其实这件事已经不早了,你不在天竺,不知道天竺那边文武官员心中的想法,许多人早就盼着王爷称帝,这样才能更好的封赏。”
张忠神情凝重的说道。
称帝并不仅仅关系到朱高煦个人,同时也关系到他手下所有文武官员的利益,所以早在几年前,天竺那边的文武官员,就已经有不少人想要劝说朱高煦称帝,但却都被朱高煦拒绝了。
朱瞻壑闻言也忽然想起来,前几年朱高煦就因为封赏的问题,打破规矩以亲王之身,封赏手下的官员爵位,本来按照法理,这些封赏都是无效的,但朱高煦不想太早称帝,所以只能这么做了。
“瞻壑,我觉得王爷也应该称帝了,毕竟太宗和先帝都不在了,连朱瞻基都登基了,身为叔父的王爷,又在天竺打下一片基业,自然也有资格称帝!”
朱勇这时也开口劝道。
称帝不仅仅是一个名号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只有朱高煦称帝,汉王府名下的官员得到封赏,日后也会更加卖力的为朱高煦效力。
另外称帝之后,朱高煦也能以皇帝的身份,对内改革治理,对外扩张领土,划出帝国的疆域,制定律法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实际的问题。
“杨长史对称帝的事怎么看?”
朱瞻壑考虑了片刻,忽然向张忠问道,他想知道杨士奇对这件事的看法。
“我曾经试探过杨长史,他对称帝的事不赞同也不反对,说一切都看王爷的决定,但我能看得出来,杨长史其实也偏向于让王爷早点称帝。”
张忠如实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