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零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在美漫当心灵导师的日子 > 第两千一百零九章 骑士惊魂夜(完)

第两千一百零九章 骑士惊魂夜(完)(1 / 2)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发生在这个已远离战火多年的独立大陆上,因为布鲁斯·韦恩没有如他们想象的那样选择绥靖,他以前所未有的激烈手段开始了反抗。

最初,这一切的幕后主使者认为,如果布鲁斯的野心和他的势力同样大,那么只有这么做才能给他足够的压力让他妥协。

最初,布鲁斯·韦恩也觉得自己能够妥协,这不是骨气的问题,只是做生意难免双方让步,和气生财,维持秩序才是关键。

可是这个世界上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计划是完美的计划,人却没有完美的人。

领头的人只是想咬下一块适量的肉,好让对方屈服,可后面跟着的人觉得自己理应得到更多,于是就多咬了一小块。

每个人都多咬一小块,局面就演变成猎物觉得自己肯定是跑不掉了,于是干脆不跑,决死一战。

最初他们只是想给韦恩集团一点颜色看看,让布鲁斯·韦恩不要太贪婪,别想经济政治两手抓,道义和利益全都要,台前和幕后全占着。

但是人类在迫害同类这方面太过花样百出且不知节制,一个决策者多添一点有仇报仇,另一个决策者多吸一口血。

在最初发起这场攻势的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韦恩集团就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

于是,韦恩集团被迫跳过了谈条件妥协阶段,直接触发决死,蝙蝠侠也失去了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机会,直接开启副本绝处逢生。

同时,事关自身利益,舍不下大量股份的股东们顿时是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不吃里扒外了也不混吃等死了,股东大会都能一天开三次了。

在联邦调查局、国会和军方三方的极端操作下,蝙蝠侠与他的韦恩集团空前的团结一心。

蝙蝠侠可以不在乎钱和地位,但他明白,在这样凌厉的攻势之下,唇亡齿寒,树倒猢狲散,一旦他倒下,蝙蝠家族的任何人都不会有好结果。

这种全面攻势让蝙蝠侠也感觉到了危机,压力永远是突破底线的最重要的契机,往常几乎不把任何技术用于利益争夺的蝙蝠侠终于破例了。

这一破就把天捅了个窟窿。

如果要形容蝙蝠侠的技术对于美利坚商场的碾压,大概只有一个词足够准确——降维打击。

联邦调查局官方发言人在最近一次的记者会上指出,经他们的全面调查发现,韦恩集团对于摄像头的滥用,导致哥谭超500万人被监听。

在他说这话的时候,天眼系统所能覆盖的人群已经超过了5,0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各地政要、商要等重要人物。

陆军发言人则在他们自己召开的记者会上提出,韦恩集团私自研发的包括蝙蝠导弹、蝙蝠轰炸机等超规格武器,将会对美国本土和世界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在他说这话的时候,蝙蝠星舰和蝙蝠轨道炮已通过第7次火力指数测试,蝙蝠全球EMP网络完成搭建。

不具名的国会议员在自己的私人访谈上指出,韦恩集团失道者寡助,布鲁斯·韦恩狂妄自大不良于行的表现,是韦恩集团衰败的必然原因。

在他说这话的时候,蝙蝠侠说服超人和神奇女侠把蝙蝠空天要塞送入柯伊伯带,并抓着康斯坦丁的脖子,让他以法阵的形式输出恒星盾构机的能量,搭建太阳系防御网络。

华盛顿邮报知名媒体评论家指出,蝙蝠家族中青年英雄对于蝙蝠侠犯罪行为的包庇,是青少年侵害案件越来越多的元凶之一。

在他说这话的时候,被留在哥谭城内的蝙蝠家族开始重整秩序,媒体对于杰森有关哥谭底层言论的封锁,使越来越多的哥谭青年意识到,某些人有能力管但不管,不但不管还要伸手拿走更多,不但拿走了更多还不让别人说话。

同时哥谭人认识到,巅峰时期你来过是因为有利可图,低谷时期你没走才是真正的有情有义。

在韦恩的所有生意伙伴都受到打压,各类合资工厂纷纷撤出,而只有韦恩集团誓死不降的时候,他们才意识到,如果除了他们之外这滩烂泥里还有唯一一根硬骨头,那就是蝙蝠侠。

哥谭各大家族企业和黑帮、阿卡姆疯人院病友、媒体评论人、明星、球星纷纷化身裁缝,一时之间,哥谭纸贵,黄袍断货。

在这场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的军备、经济和人心竞赛当中,蝙蝠侠悄无声息的大获全胜。

但风暴盘踞三个月,一切仍隐而不发。

直到哥谭的第一场大雪降临,美国新泽西州东海岸上空亮起的引擎火焰,为这个新生的国度洗礼,带来了真正的民主福音。

同年1月20日,华盛顿总统就职典礼上,布鲁斯·韦恩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国会山上,星条旗下,布鲁斯·韦恩手按圣经,在誓词过后,他说。

“在我作为超级英雄打击罪犯的岁月中,我曾认为自己目睹了人类所能犯下的恶行的底线,那时,我发誓我会尽己所能清除所有罪恶。

但在这场辉煌又传奇的冒险的开端,我从我的孩子的口中得知,我从山巅之上俯瞰深渊,所看到的始终有限,堪称狭隘。

人心与制度的不足,带给我们族群的黑暗远比超级罪犯所带来的要多,罪犯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但同时,我看到他坚强的挺过这一切,成为一个正直而强大的人,这向我说明人类的坚强和伟大,令我明白,黑暗之外光明尚存。”

布鲁斯·韦恩的声音回荡在无数个广场上、屏幕前、房间中,光芒映照在一张又一张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