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COS起了突厥可汗,他对身边人说:我假装一下可汗去世,你们都按突厥人举办丧礼。”
[抽象]
[这简直太抽象了。]
[彻底疯狂]
[我不做太子啦我要去大漠策马奔腾了]
[而且李承乾越是摆烂李世民越是鼓励臣子叨叨李承乾,直接一个恶性循环。]
[心态崩了]
[而且李承乾出了意外以后腿瘸了,更加爆炸]
“日益变化的李承乾,对于朝臣们来说,自然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后来,逐渐就开始有人劝李世民加大管理力度,甚至有人已经开始试探李世民,能否废掉李承乾,再立一个贤明的太子。对此,李世民只有一个回答:没门!”
“李世民自始至终,都从来没有想过要换太子。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希望李承乾能够更加优秀,仅此而已。”
“在朝臣们开始质疑李承乾,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时,李世民坚决站在了儿子这一边。”
“可惜的是,在长孙皇后去世以后,父子二人失去了那个沟通的桥梁,隔阂越来越深,终于渐渐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李泰编写的《括地志》完稿后,李世民对其大加赞赏。面对李世民对李泰的赞赏,李承乾开始逐渐怀疑:老爹是不是要废了我?让老二取代我做太子?”
“当太子做多了父皇有想法,什么不做兄弟有想法,但也太子也有想法。想来想去那就各凭手段了。”
“在种种逼迫之下,此时心理已经严重变态的李承乾,终于走上了谋反的道路。李承乾联合了一群心腹,先是打算干掉李泰,但没有得手,然后又打算发动政变,逼李世民退位,自己直接登基。”
“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巧合事件的发生,打乱了李承乾的全部部署。”
“李世民的五子李佑,先一步造反了。”
[李世民曾经因为太子的事还嘲笑过刘邦,结果到他自己了弄的还不如刘邦呢]
[康熙也嘲笑过李世民养儿子养的不好。历史是惊人的相似,你永远不知回旋镖何时扎在自己身上]
[康熙:(哭哭)]
[又一个反的]
[老李家优良传统]
“李佑之所以会造反,其实原因也和李承乾差不多,都是被李世民这个虎爸给逼疯了。”
“李佑的老师名叫权万纪,也是个贼能钻牛角尖的人,把李佑管得受不了了,干脆直接杀了他。后来李佑担心老爹会处罚自己,索性就直接造反了。”
“嗯……这很难说……”
言欢欲言又止,止欲又言:“老李啊你可长点心吧,教孩子可不是一个简单事。”
“李世民本身就是靠政变上位,自然轻松平定了李佑,李佑兵败被抓之后,按规矩自然就要审问同党。”
“结果在审问的时候,牵扯到了一个太子府的亲信,叫做纥干承基。纥干承基被逼问之下,直接把李承乾要造反这件事也给抖落了出来。”
“李世民很是头大,一连两个儿子造反,而且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嫡长子,这可咋整?”
“但是此时,木已成舟。事情既然已经被揭发出来,就连李世民都无法再替李承乾遮掩,只能继续查下去。”
“这一查,所有的证据都确凿无误,李承乾还没来得及造反,就被一网打尽了。”
“谋反依律本该处死,但李世民到底还是爱子情深,只是选择废掉他的太子位,将其流放黔州。”
“李承乾到了黔州之后,因为水土不服,身染疾病,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去世之后,李世民悲痛不已,为之辍朝三日。”
[考虑到李唐家族的心脑血管疾病家史,李承乾也许患上了糖尿病足,所以性格不稳定]
[就算没有病,也能被逼出来病吧。]
[于是荔枝上位了]
[小时候觉得李承乾太抽象了,直到我看了《风云南北朝》,确实还不够抽象,不过李承乾这个事确实可以理解]
[李承乾那点破事,放在南北朝真不算什么,建议你看五胡十六国,画风更加抽象]
[不得不说在唐朝太子是个比较高危的职业,就好比明朝的叔侄,Judy:我乖乖的大侄子,你四叔来找你了~]
[我想听up讲南北朝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