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零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寨主 > 第1488章 工业量产

第1488章 工业量产(2 / 2)

这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实验室内的人员神情是越来越好。

一个小时后,李育博自己是大大松了口气。

这台原型机,顺利的通过了初步的测试,一个小时的无故障运行时间,这是他们给自己定下的初步目标。

只要能够初步运行成功,不出什么大问题,那么就说明了,他们的设计以及材料和加工是经过了考验,至于暴露出来的诸多小问题,后面慢慢解决就是了。

但是整体的设计框架却是能够确定下来了。

两个小时后,第一阶段的试验结束后,实验室内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成功了!

他们成功的用纯机械设备制造出来了一台汽油发动机!

初步试验成功后,李育博又是连续组织人员,根据第一次测试里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噪音,抖动以及高转速下抖动厉害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

不用多久,他们又是生产了多台原型机,同步进行了各种测试。

测试结果暴露出来了更多的问题,但是李育博的心情却是越来越好。

因为虽然暴露出来了更多的问题,但都是一些小问题,但是主要的设计方向是没有错的。

第二批测试后,李育博继续带着规模庞大的研究团队继续改进,改进完毕后又是生产出来了第三批原型机进行测试。

三个批次的密集测试后,李育博脸上的笑容也是越来越浓郁了。

因为第三批次的密集测试结果显示,他们搞出来的这一台发动机,已经是具备了实用化的条件。

纵然还有一些小细节问题需要改进,但是这已经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这款可以进行工业化量产,低成本的发动机是可以实用的。

尽管体积和重量上的性能不太算好,其他的一些小性能也只能说一般,但是这玩意的成本低了。

启翔汽车公司的生产部门,预估这款发动机投入量产后,前期的生产成本只有以往的半机械半手工方式生产的发动机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后续继续改进材料和加工方式,进一步提高良品率的话,那么成本足以降低到现有发动机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

而在发动机成本占据了汽车成本过半的当代汽车行业里,发动机成本降低到四分之一乃至只有五分之一,这可是非常巨大的降幅。

发动机的测试过关后,虽然后续还在继续进行细节上的调整修改,以求更加完善。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是开始搬上了试验车辆进行测试了。

“这辆车,是我们研发的第一款四轮载客汽车,车架底盘的设计一开始就是考虑到了搭载我们研发中的发动机。”

“我们并没有和西湖汽车以及中原汽车那样,直接从马车的地盘改进而来,而是采取了全新的设计,使得地盘更加稳固,并采用了多重弹簧悬挂,综合下来,我们的这个地盘的减震性能非常的卓越,比西湖汽车还要好上一些!”

“如此不仅仅可以有效的保护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结构,还能够让汽车乘坐起来更加的舒适!”

“此外,我们还借鉴了最近几年非常流行弹簧沙发,设计安装了现在这种专门的汽车座椅,乘坐起来更加舒适。”

李育博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他知道,眼前的这辆汽车,其实里面也就只有发动机和地盘、座椅等是他们自己搞的,但是还有另外两个核心零部件却不是他们搞的。

这就是变速箱和轮胎。

变速箱这玩意吧,技术难度也是非常高的,目前来说,可用的变速箱也就只有松江重型机械公司的变速箱了。

其他公司,比如启翔汽车公司虽然也都是在研发变速箱,而且在之前的皇家理工学院主持的汽车产业专利基础授权里,其他三大汽车公司也都获得了变速箱的基础专利使用权。

但是人家允许你用变速箱的基础专利,其他的细节专利可就不准你用了,所以其他三大汽车公司如果原封不动的搞出来,那么只能得到最原始的变速箱,而想要获得性能先进的变速箱,那么只能是自己进行研发,绕过松江府重型机械公司的众多变速箱的一些专利,并且研发出来更先进的变速箱。

而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所以,现在帝国内的所有量产车厢,其实用的都是松江重型机械公司的不同型号的变速箱。

反正松江重型机械公司,人家搞的是重型机械,不搞中小型车的业务,和不涉足消费级市场,其客户一般都是各大企业,哪怕是军用业务里,人家搞的也是大型的战车,可以用来搭载火炮的那种。

所以没市场竞争的松江重型机械公司,并不介意成立一个专门的变速箱研发生产子公司,专门向国内的其他三大汽车厂商,以及那些小打小闹也进军了汽车行业的公司提供变速箱,而且还是市面上最先进的变速箱。

还别说,人家靠这玩意赚取的利润,那也是相当高的,这一年卖出去几千台变速箱呢。

松江重型机械公司也是看重了这一块的市场,可是一直都是持续投资研发改进他们的变速箱,其他汽车厂商想要追上他们的步伐,可没那么容易。

这对于启翔汽车公司来说还有点好处,那就是他们也可以获得市面上最先进的变速器装配自己的汽车,人家松江重型机械公司可是敞开了卖。

轮胎这一方面倒是比较麻烦一点,中原汽车公司麾下的中原轮胎公司,虽然碍于汽车基础专利授权协议,把轮胎的专利许可给了其他厂商,但是依旧只给基础专利。

其他的几家汽车厂商可以用这些基础专利生产轮胎,但是也只能生产出来最原始,勉强能用的充气轮胎而已,想要搞出来和中原轮胎公司那样的最先进的轮胎,暂时还是不太可能的。

最关键的是,中原汽车公司为了打压西湖汽车以及启翔汽车公司这两个汽车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从来都不给他们出售最先进的轮胎,只愿意卖给他们次一级的轮胎。

早些时候,西湖汽车公司都是偷偷摸摸的通过在北海省以及其他的外地,表面上无关联的马车公司事先订购并囤积了一大批轮胎,这才保证了早期的生产。

后来则是采用南华橡胶公司生产的充气轮胎,南华橡胶公司本身是国内最早涉足了橡胶轮胎领域的,在早期的实心橡胶领域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市场。

充气轮胎崛起后,他们也是跟进进行研究,在获得了充气轮胎的基础专利后,他们利用自身深厚橡胶轮胎技术陆续推出了充气轮胎产品。

性能上不如中原汽车公司的最顶级的产品,不过也不算差。

西湖汽车公司和启翔汽车公司的产品所采用的轮胎,实际上都是南华橡胶公司生产的轮胎。

启翔汽车公司在变速箱、轮胎等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里,也是进行了投资研发,只不过进度不算快,只能是用其他厂商的产品。

不仅仅是这些,其他还有很多东西,启翔汽车公司都是采购的其他公司的产品。

毕竟当代的汽车虽然用后世人的目光去看,非常的简陋,但是对于当代的大乾科学技术水准而言,依旧是属于顶级的水准。

很多零部件的技术含量都非常高的,国内的四大汽车厂商,就没一个能够自己从头到尾自行生产汽车的,都需要外部采购核心零部件。

启翔汽车公司的四轮汽车研究,很久之前就开始,地盘什么的也是经过了诸多测试的,等的就是发动机了。

没有发动机就造不出来,这玩意只有国内的四大汽车厂商生产,而他们根本不会对其他汽车公司提供发动机。

装上了自产四马力的发动机后,这台试验样车就是开始在厂区的试验场开始测试起来。

看着在试验场上奔跑着的这辆汽车,李育博以及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是忍不住露出兴奋神色。

“我们的这款汽车,在外观上更加先进,科学,不管是乘坐的舒适性还是可靠性,都是不会比西湖汽车以及中原汽车差多少!”

“但是我们的汽车成本很低,比他们的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