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零零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33章 一日杀三子

第33章 一日杀三子(1 / 2)

“轰隆!”

远处传来一声雷鸣,伴随着火光。

兴庆宫勤政务本楼的顶楼,身着便服的李隆基,看着闪电将郊外的一棵大树劈开,心中怅然若失。

再高大的树木,也抵挡不住暴雨中闪电的雷霆一击。

近期国事纷扰,朝堂内斗加剧,让他不胜其扰。

“圣人,武惠妃求见,被奴挡回去了。”

高力士走过来,低声对正在观看雨景的李隆基说道。此时明明是正午,外面的雨水却形成了一道强大的水幕,让天色变得昏暗不明。

一如李隆基现在的心情。

“她必定是为了太子而来的吧。”

李隆基忍不住冷笑道。

“回圣人,确实如此。武惠妃让奴转告,太子与鄂王、光王,私下里巫蛊诅咒她与寿王,请圣人为其主持公道。”

高力士缓缓说道,小心翼翼尽量不带任何情绪。这样的事情,谁沾到谁死,他虽然收了武惠妃的贿赂,却不会帮对方说话,一句都不可能!

宫廷斗争之中,巫蛊之祸层出不穷。原因无他,这一招实在是太好用了,完美利用了皇帝多疑猜忌的人性弱点。

可谓是屡试不爽。

现在武惠妃如法炮制,其志不在小!

李瑛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这一幕不仅朝臣们看到了,后宫里的妃嫔们也看到了,十王宅里的那些皇子们也都看到了。

墙倒众人推,现在第一个出来推墙,往井中丢石头的人出现了,那便是与太子李瑛已经到了不死不休地步的武惠妃!

“力士,你亲自带队,去东宫搜查巫蛊之物。”李隆基面无表情的说道,声音很是淡漠。

高力士心中一紧,随即低声建议道:“武惠妃言之凿凿,或有欺瞒圣人之举……”

武惠妃举报太子李瑛巫蛊诅咒她跟寿王李琩,难道会没有后手?太子身边肯定有被收买了的下人,搜出巫蛊之物简直易如反掌,这种栽赃没有任何技术含量,都是前朝历代玩烂了的!

高力士就不相信一直在宫闱阴谋政治中长大的李隆基会没有一点察觉。

“朕知道,你去便是,朕只看戏而已。”

李隆基拍了拍高力士的肩膀,用力的捏了捏,忍不住叹息摇头。

武惠妃那点道行,还远远不够看!不过呢,李隆基想废太子已经很久了,如今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

无论成败,恶人都是武惠妃,自己都是那个“被蛊惑”的圣人,这样便很好了。

“那奴便让陈玄礼带禁军同去了,明日长安封禁大街,不开坊门市门。此事不经过中书省,不通知张相公。”

高力士小声建议道。

“其他如你所言,只是张相公还是要通知的,哥奴也一起,其余朝臣不必让他们知晓。”

李隆基手一抬,示意高力士退下。

“奴这便去办。”

高力士脚步轻柔的退出了勤政务本楼的顶层阁楼,出来以后,心脏都还在剧烈跳动。

明知道武惠妃在下套,李隆基不但不阻止,反而“将计就计”!

让武惠妃咬死太子和二王,再让朝臣们激烈反对武惠妃为皇后,反对封寿王为太子,让他们回忆起武则天在位的时候,那样一种喜怒无常的政治恐怖。

最后,李隆基再把自己心仪的太子推到前台。

好可怕的谋算!

高力士浑身冰冷,竟然在门外驻足良久。

“力士何不速去?”

李隆基竟然从阁楼内走出,看着门外发呆的高力士,很是关切的柔声问道。

“太子乃国本,太子本人如何奴不关心,只怕是国家动荡,坏了圣人一世英名,唉!”

高力士拉着李隆基的袖口哀求道。

“朕知你忠义,只是很多事情,朕也是身不由己,你且去吧。”

李隆基拍了拍高力士的背说道,这也是他最满意高力士的地方。

高力士这人不是完全盲从,该劝的时候也会劝一下,虽然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用处,多半都是些老生常谈。

等高力士走后,李隆基这才陷入沉思之中,一个人在阁楼门口徘徊。

下一任太子,必须要能长时间待在那個位置上,不能轻轻松松就被人搞下去了!如李瑛这样的,他自己虽然也有过错,但本身实力不足,乃是硬伤。

李隆基自己从来就没有想过让太子成为皇帝。一刻也没有!

如果太子当皇帝了,那他这个皇帝该去哪里?

权力的滋味,只要品尝过以后,就无法戒断。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如果皇帝没了权力,到时候哪怕是平安度日可能都是一种奢望!

太子,就只能当一辈子太子!

李隆基认为,自己活多少岁,太子就必须得乖乖在那个位置上坐多少年!坐到皇帝咽气为止!

现在李隆基感觉自己的身体还很硬朗,一点都没有显老。所以这个皇帝他还可以一直当下去。

十年,还是二十年?那种事情谁知道呢,为长远计划,布局起码得按二十年来算。

要想舒服的当皇帝,一个地位稳固,却根本无法动摇他皇位的太子,就必须要好好雕琢一番了。

没错,在李隆基看来,竖起来这样一个太子,就像是修剪盆栽一样。

枝叶要好看,不能看起来狰狞可怖,更不能扎手,不能野蛮生长弄得屋舍里乱七八糟!

李隆基现在需要手里有一把锋利的剪刀,可以用来修剪“树枝”。

好用听话,还不能伤到手。

“张相公,不能继续在朝堂了。”

李隆基叹了口气,有些惋惜的说道。

那个一口一个“太子乃国本”的张九龄,已经不能适应新朝局的要求。

现在到了换相的时候了。

张九龄本身就是李隆基竖起来的一块牌坊,用以凝聚朝野人心,特别是那些靠科举上位的士子。

武则天在位时大力提拔科举人才,扩大科举规模,到开元年间,朝中科举官员比例已经超过了两成,可谓是举足轻重了。

失去张九龄,对于朝廷的口碑影响不小,但李隆基觉得无所谓。

只要他爽就可以了,其他的能顾及一下就顾及一下,没法顾及的,随它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