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你过年就二十四岁了,有没有女朋友?有就带回来爸妈看看。」大姐林雪芳忽然问道。
「是啊,听他们说上大学很多人就谈恋爱了,你女朋友是不是你大学同学?」二姐也看向了林立。
「什么跟什么啊,我哪来的女朋友?」林立却是大惊不已,这说的像自己已经有女朋友了一样。
「我现在哪有什么心思谈女朋友,先把钰林茶厂做起来再说。」林立可没有什么心思谈女朋友,起码现在全身心都投入到了白茶之中。
一定要振兴乡村,提倡福鼎白茶的绿色生态发展。
「我隔壁一个大婶的女儿也是大学生,长得也很漂亮……」
「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
「哎哎,怎么走了?」大姐林雪芳还没说完,林立就三两下吃完去了茶厂。
钰阳村,采茶是主要收入来源,但村民也会做一些地瓜粉,九层粿,鼠曲饼,提点蔬菜的去管阳镇卖。
也可以去西阳村赶圩,这是西阳村独有的赶圩日,村里村外、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卖桃卖李卖朱梨,椎髻村姑结队齐。风雨赶圩三六九,隔宵先问价高低。」
一首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山里人挑果赶圩的场景,你挑担,我拉车,三五成群,走过田头,翻山越岭地往圩场聚集。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所以赶圩的人们一般天没亮就出发了,然后步行一两个小时到达圩场。因为出来一趟不容易,所以村民们都会一次性将十天半个月所需要的食物、衣物等买回去,有些卖东西的农户也会就地补齐所需的生活用品。
但钰阳村的村民粮食蔬菜水果都是自己种,甚至以前毛衣帽子裤子都是自己织,几乎都是自给自足。
如果真的与世隔绝,就算是彻底没了电,这里的人也能活的很好。
春分,又是一个采季的开始,大将山,莲美山都已经人影幢幢。
「阿立,点头镇举办了开茶节,要不要一起去看看?」章华打来了电话。
「开茶节?」
「想去但没空去啊,我厂里今天已经开始收银针了。」林立虽然也惊奇开茶节,但厂里已经忙不过来。
哪怕有爷爷,爸妈,还请了林立体,林建兑两个帮工,但收茶必须靠林立主持。
甚至有两个姐姐帮忙在山上采头茶,林立还要请人。
但采茶季在这钰阳村想请人都没地方请。
「今天就开始大收了吗?我茶厂才收一点呢,你们钰阳村的茶今年好像早了几天啊。」章华声音也震惊起来。
有些茶厂还没开始收茶,林立那边似乎已经开始大收。
「也不算大收,今天银针收一百斤是有了,明后天估计就多了。」林立期待的说道。
「你里面什么价?你今年准备做多少银针?」章华连忙问了起来。
现在银针还没真正开采,茶青价格不确定,但绝对是高过去年。
「我问了老马哥,小马哥,还有镇上几个茶叶店老板,叫价一百八,但差不多是一百六十五,一百七也有。」
「我刚才一百七先收了。」林立声音带着激动之色,今年的头采银针的茶青绝对是一百七了,只高不低。
因为刚开始一百八也有人收。
.
「你里面也一百七?」章华的聚白茶厂才收一百七,林立里面完全可以压价,一百六十五,或者一百六十八就绝对能收。
「现在没空,晚上再聊。」林立几乎是没空接电话。
大将山,莲美山,三三两两的茶农下山。
因为不是大采,许多茶农都是采了个一两斤而已就下来了。
第一天林立就收了一百四十斤,都是头采银针,根根粗壮精美。
茶贩子几乎是半斤都没收到,因为茶贩子出价都没有高过一百六,而林立茶厂却是直接一百七。
「来,喝茶,看看今年的茶品质怎么样。」
林立将采摘下来的银针还没萎凋的茶青,直接开始冲泡。
无论是银针,牡丹还是寿眉,茶青的味道才是最鲜,更是原汁原味,古人最早就是这么喝茶。
但为了可以长期储存才想办法晒干,萎凋,方便以后天天都能喝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