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县太爷(2 / 2)

民变只要事情不大,一时还好糊弄过去,但是抢劫焚毁的漕粮一事出现在自己地头,不但他的乌纱帽保不住,就是直属上司,现任的山东巡抚也会受到牵连。

“唉”

县太老爷管金光坐在案桌旁,坐困愁城,正是左右思考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下人回报:“堂翁、王先生回来了。”

“啊!”管金光一跃而起:“快请,快请!”

王先生叫王珍,是峄县税课司胡吏员胡善的表哥,也是峄县世袭相传吏员。

在这个年代,师爷集团还没有全面兴起,所以官员们对地方上的庶政不得不依赖长期在当地衙门供职甚至世袭相传的六房吏员。

峄县当地的吏员,世代相传,每人手里有一本底册,哪家有多少田?该纳粮多少?都记载在这本册子上,为不传之秘。

再加上,王珍熟悉县内特殊人物,做过官的绅士人家的衿米,举人、秀才、监生是料米。

这两种米不能多收,该多少就多少,王珍知道的,是一清二楚,否则便有麻烦。

王珍在相当于,管金光的身边任钱谷师爷,民间传说,王珍才是峄县的真县令。

多亏了,峄县这帮吏员,县太老爷管金光这两年里“很忙”,但好处也没少拿。

但王珍就更忙,峄县老百姓都知道,要是犯在王铮的手里,那就是“活人跳进滚水盆--不死也得扒层皮”

王珍刚刚从台儿庄万花楼见完胡善赶了回来,王珍大马脸,此时,脸色难看的走进二堂花厅:“大老爷,学生回来了。”

“怎么样?”从对方的脸色上已经看出不妙,管金光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王珍走上前来低声讲道:“大老爷,抢粮匪徒伙同无数的流民,一晚上,把刚运上岸的8万石和一些漕船上的漕粮抢劫焚毁一空,总共有10万石之多,大老爷,铜山岛湖的匪类再这样下去,恐生祸患,应该灭掉。”

”啊!10万石,全没啦!“

管金光一听10万石漕粮抢劫焚毁一空,瞬间就感到眼冒金星,其他的话再也听不下去了,瘫坐在太师椅上。

管金光瞬间感到万念俱灰。

“那怎么办呢?岂不是没有大祸临头?”管金光喃喃自语道。

旁边的王珍一弯腰,小心翼翼的答道:”如果只是漕粮被劫,学生倒有一计,能够让大老爷,摆脱如此被动局面。“

“哦?说来听听?”

王珍的计策说起来不值一提,因为铜山岛湖有冰冻期,最后一次漕运终止。

只要管金光不在峄县运河仓库画押单上签字,瞒得一时是一时,来春在想方法!

而且方法很多啊!

四月一日是苏北的船,五月一日是江苏苏南的船,六月一日是浙江湖广的船,顺次至通。

每批船在通州只允许逗留十天,最后一批船到达通州之后,规定十月一日必须返回,主要是夏秋两季进行漕运,这和北方的冰封气侯有关。

这样,就有5个月的时间周转,而且,算上漂没管金光只需要筹集10万石。

筹集10万石,管金光没由来来的又泄气了,谈何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