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百户(2 / 2)

刚刚在河滩上拖着,二十多艘漕船的纤夫,一路上拿着漕船到河闸口交给在编的纤夫,就算完成任务。

当然报酬肯定只有在编人士的1/3那么多,当然,如果拉个私家商船酬劳就另计了。

左良玉看着朱豪隐隐觉得,今天的三爷跟往常三爷不太一样。

三爷什么时候会关心起纤夫的问题,难道是想搜刮钱财,问题是纤夫是光屁股一族,哪有什么钱财!

“三爷这里得问问,老刘,他应该清楚,”说完左良玉拿起第2把刀,又不说话了开始磨起刀来了。

巡船超过了那二十几个沙船,突然间,打头的那个沙船上,有个粗犷的声音喊得出来。

“是否是韩庄闸的朱三爷,我通州千户所冯坤,在这里相邀了,请过来一聚。”

“通州千户所冯坤?”

朱豪,脑袋里就思索的这个人,一旁的刘小驴,低声答道:

“三爷,通州千户所冯坤,就是去年大老爷陪着小公爷去扬州城,路过韩庄时小公爷的护卫,奇怪了,怎么搞起运军来的?”

既然是小公爷的护卫,朱豪赶忙叫人巡船划过去,快浆巡船很快的泊在沙船旁边。

高大的沙船舷边上,站着一个魁梧的大汉,大汉看到巡船上,一个穿武八品绿色犀牛补衣。

老朱总算见识到了真正的衣冠禽兽,“衣冠禽兽”,指品德极坏,行为象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其实该词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明代文武官服补子,洪武二十六年(1393)以后,朝延官吏,不论文武,不论级别,都必须按规定在袍服的胸前和背后缀一方补子,文官用禽,武官用兽,以示差别,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装束。

从明清题材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众文武官员头戴官帽,身着官服,胸前、背后皆配有动物图案,仔细观察,其图案又有所不同,因官职大小不一。

亦作“补袍”或“补子”,作为表官阶、明身份、别贵贱的标志。只要一一望补服上的图案式样,便可知其人之品位官阶。

作为真正可表官位、明身份的补服,也就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开始。

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

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猛。

武官服的年轻人,正双手背的在干什么船上看着自己,就喜上眉梢。

“通州千户所冯坤,见过朱三爷”

“冯百户,安好!”

朱豪一抱拳一个纵身,就上了沙船上刚搭好的踏板,没费什么劲就来到了沙船。

姓冯的百户参见完毕,忙直起腰就说:“我还想,今晚漕船到了韩庄就去闸官所找三爷。”

“哦,韩庄运河,马上就封闸了,有什么事吗?”朱豪一听,就隐隐感到不对劲。

“三爷请,里边说,”百户冯坤长得电影里陈坤的范,全是一个办事,细致的人物。